中文名 | 少女哪吒 | 类型 | 剧情 |
外文名 | Ne Zha | 主演 | 李嘉琪,李浩菲,陈瑾,辛鹏,李欢,张铮 |
出品公司 | 维格文化 | 片长 | 98分钟 |
制片地区 | 中国大陆 | 上映时间 | 2015年7月9日 |
导演 | 李霄峰 | 对白语言 | 汉语普通话 |
编剧 | 李霄峰 王沐 潘彧 | 色彩 | 彩色 |
制片人 | 沈暘 刘开珞 | imdb编码 | tt4108872 |
出品人 | 贾丽莎、朱辉龙、张晓波、梁辰、赵宁、陈旧、马媛媛 | 制作公司 | 北京必合必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|
演员表 | ||
角色 | 演员 | 备注 |
王晓冰 | 李嘉琪 | ---- |
李小路 | 李浩菲 | ---- |
晓冰母 | 陈瑾 | ---- |
徐杰 | 辛鹏 | ---- |
教官 | 李欢 | ---- |
成年小路 | 张铮 | ---- |
职员表 | |
出品人 | 贾丽莎、朱辉龙、张晓波、梁辰、赵宁、陈旧、马媛媛 |
制作人 | 赵宁、冯睿、李霄峰、沈祎、冯翰墨 |
监制 | 沈暘、刘开珞 |
原著 | 绿妖 |
导演 | 李霄峰 |
编剧 | 李霄峰、王沐、潘彧 |
摄影 | 中伟 |
配乐 | Drew Hanratty |
剪辑 | 刘悦越 |
美术设计 | 钟诚 |
录音 | 卢克 |
剧情介绍 |
十六岁的插班生李小路遇见班上的好学生王晓冰,并成为最好的朋友。在短暂的相处时光中,小路和晓冰一起阅读三毛,共同发现了宝城最美的地方:果园与河堤。 时间打破了她们之间的默契。小路被转学至英才中学,和热爱武术的男生徐杰走到了一起;晓冰没有考好,上了卫校,在军训中遇见了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李教官。晓冰和小路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,从而分开,开始了疏离与自处。高考结束的暑假,王晓冰最后一次来找李小路,像初遇时那样灿烂夺目,她们停下了两年的友情似乎在一天里得到了完美的修复。 宝城,一个沿江的小城市,是中国最普通的地方之一,也是李小路和王晓冰成长的地方。小路永远也忘不了自己作为一个插班生与晓冰的相识,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晨,两个女孩儿机缘巧合下交换了各自的一个秘密,从此便成了交心的好姐妹。小路和晓冰一样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,她们共同从文学中汲取着养料,分享彼此成长的每一个点滴。但是晓冰并不幸福。她是一个对生活有追求的女生,她信仰崇高,但却不得不经历父母的失和,不得不承受母亲的强势。尽管如此,晓冰却不愿放弃,可惜生活对晓冰并不友好,她先后又经历了学业的失败、爱情的终结、亲情的绑架,她用尽了所有的力量,却只能换来耗尽所有光芒的结局。在晓冰离开之间,她找到了小路,把自己最灿烂的一面留给了这个最好的朋友。时过境迁,当30岁的李小路回到宝城之后,她终于理解了晓冰在自己生命中的真正意义,她不是悲剧,而是生之希望。 |
影片制作 |
《少女哪吒》是李霄峰导演的第一部作品,由作家绿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。曾将《白日焰火》推介至海外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监制沈旸担任该片监制。该片在剧本阶段曾获得2013年上海电影节“最具创意项目大奖”,经过7个月的筹备,在安徽芜湖43天的拍摄,已完成后期制作。沈旸曾于2014年5月携《少女哪吒》十分钟片花在戛纳电影节作内部放映,受到业界资深人士的好评。 据沈旸透露,李霄峰在该片中集合了一批年轻有激情的电影制作者,建立了一支生力军。扮演两位少女的女演员是导演组在全国艺术院校300多位学生中挑选出来。其中王晓冰的扮演者李嘉琪19岁,李小路的扮演者李浩菲则只有15岁,两位年轻演员的首演令人期待。该片也吸引了“老戏骨”陈瑾的加入,扮演晓冰母亲,被李霄峰称作是“这部电影的定海神针”。 |
影片评价 |
影片的完成度高,故事架构完整,人物立得起来,美术都做得细致,90年代中期的道具颇为真实。影调和镜头语言风格契合,连遗憾之处也显得同调同源,这说明导演具有足够的掌控力。影像具有内部的一致性,那是纯净、灵动的少女气质。这在华语电影里是难得的,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更显得难能可贵。(凤凰娱乐评) |
精华影评 |
很喜欢电影的前半段。克制、灵动、优美,少女之间那种窸窸窣窣的小心思、小情结被流畅而饱满地呈现出来,现在回想起来,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对视一笑、奔跑嬉戏、软绵绵的絮语全都历历在目、在耳。 看点映时,两个小演员就坐在我身后,电影结束后导演上台致谢时,我偷偷瞄了她们很多眼。恍惚之间觉得她们好像是从南方小城的果园一路跑进电影院的,身上还带着甜丝丝的气味。电影在少女情怀的营造上是成功的——虽然我觉得稍显不足,细节或许可以更丰富一些,色彩可以更明亮一些,旁线人物的刻画可以再少一点。 同样成功的是对九十年代县城校园生活的还原。念作文、作为奖品的钢笔、传纸条、带线条的信纸、笔帽上绑着胶带的圆珠笔、偷吃食堂蒸笼饭盒里的菜、罚跑、女生与教官之间那种暧昧的情愫——看得出来,导演在这些细节的刻画上下足了功夫。那种清贫却美好的时代感扑面而来。 有人不喜欢电影的台词,觉得有些拧巴。但我觉得这些台词放在少男少女身上是没有问题的,因为人年轻时候的言行是带有表演性质的,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们从别处学来的台词、情节和情绪复制到自己的生活中。所以喜欢武侠的徐杰向李小路表白那场戏,台词看似生硬,实际上是很真实的,真实得有些可爱。 但这种台词放到成年人身上可能就有点问题,所以下半段里“家庭会议”、成年后李小路和徐杰见面、李小路和王晓冰母亲见面那几场戏都有些生硬。尤其是“家庭会议”那场戏在整部电影里显得很突兀,之前的戏台词都是比较简单的,偏重抒情,在这里,突然冒出了好多人,每个人都说了一大段话,觉得怪怪的。最后晓冰母亲递给李小路烟盒那个细节,似乎也有些不妥,镜头闪得太快,都来不及看清楚里面是什么。绿妖的小说原著里,在王晓冰的信里,讲到了“我抽烟了”这个秘密,但电影里没有交待,所以这个在影片最后才披露出来的“秘密”失去了它在这个位置应有的情感力量。 在小说原著里,少女“哪吒”的主题是通过王晓冰毕业之后颠沛流离的生活,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,直至消失不见来表现的(“她像哪吒,剔骨还母,彻彻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。只是她能力有限,没办法把自己养育得更好”),取的是比喻和引申义。在电影里,却用了本义:直接自决于父母面前(“还给你们”)。我更喜欢小说的处理手法,因为很多时候,“消失”是比“死亡”更直抵人心,更具有悲剧色彩的——她可能活着,也可能已经死了,但她与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失去了联系,下落不明。所有人都在等待她的重新出现,等待着心里的那块“空白”重新被填满。 “人口普查”是电影里的神来之笔。王晓冰看似不经意地问了普查员一句:“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了?”后者不经意地回答了一句:“50多亿吧。”王晓冰没有说话,平静地看着镜头。这一问一答和随后的留白具有惊人的戏剧张力,观众被切切实实地带入她的内心世界里:“原来已经这么多人了,那么我的故事、我和李小路的故事、李小路和徐杰的故事、我和教官的故事、父母离异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?又有什么意义呢?少了我一个,世界上还是有那么多人,还是有那么多故事正在形成、发展、结束……” 很多电影在结束时喜欢用一个拉伸的长镜头,将故事的主人公留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,用这种方式来暗示观众:这不过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一个小小的故事罢了。这里虽然没有这样处理,但却有着相似的效果,甚至更有余味。 在观影过程中,我其实是很希望电影在这里结束的。 电影结束后,导演李霄峰上台,他没有像其他导演一样口若悬河、夸夸其谈,甚至有些手足无措、语无伦次。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处女作。有时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过于乐观了点,以至于造就了许多浮夸的泡沫,很多东西飘在半空中,让人看不真切,也许我们需要的正是多一些内向的人、一些内倾的作品,让人们高高举起的双手放平,让双脚重新回到地面。 这部错位于“主流电影市场”的影片很显然不会太卖座,但整部电影呈现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内敛、勇气和执著是值得褒奖的。我们应该鼓励它的出现以及再次出现。 |
本站所有电影大片均可免费播放,看片请关注我们。
Copyright ©2019 663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·